南辞 > 历史军事 > 舍弟诸葛亮 > 第151章 合肥之战-中

第151章 合肥之战-中(1 / 3)

不得不说,哪怕只是冲车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攻城器械,在诸葛兄弟的改良之下,抗打击能力也变强了不少。

角度经过精细设计的高耸坡顶结构,让一切砸击类的守城兵器变得极为容易“跳弹”,最后不得不借助燕尾炬加滚油的大杀招来解决。

但油料又非常昂贵,这个时代可没有用石油/猛火油打仗的习惯,所有的纵火油料都是可食用油。

淮南在袁术的统治下,已经被残害多年,民生凋敝,百姓连饭都吃不上,何谈吃油。哪怕是中高层军官,吃油的次数也是非常罕见。

这次为了烧毁关羽的冲车,在连续五六大锅滚水和金汁倒下去完全无效后,袁军只能是咬咬牙、一口气上了好几锅滚油。

冲车表面都是覆盖防水防火层的,有钱的用生牛皮为衬,外面再涂抹泥浆。

而关羽军这次用的是编织紧密的粗草绳,再糊满泥浆。滚水和金汁泼在上面、根本渗不进去,对士兵也就没有影响。滚油加火把,才算在冲车外壳上覆盖了持续的烈火。

因为泥浆草绳层的隔绝,里面的士兵一时倒也不怕被烧到,仍然顶着压力猛撞了好几下城门。最后才因为扛不住外壳持续灼烧的高温蒸煮,不得不顶着盾牌匆匆逃出车体,暂时往后方撤退。

不过那冲车依然被留在城下,并没有彻底烧毁。袁军不敢大意,又不惜成本前前后后猛倒了十几锅滚油,才彻底把木车架烧断——

同样是因为坡顶的关系,这些滚油倒下去之后,其实一大半都留不住,很快顺着斜坡流淌到了地上,只有最多两三成是挂在车体上烧完的。

四溢的燃烧滚油,让城门二十步内化成了一片火海,极大限制了汉军攻城士卒的走位,倒也没算白费。

汉军后方虽然还有一波备用的冲车,但是看到城门口的大火一时没有熄灭的意思,所以后备冲车倒也不急着投入。

相比之下,在仔细观察清楚第一波冲车失败的全过程后,关羽下令给第二波冲车的士卒配备更多的盾牌,以便他们不得不弃车时,可以在矢石交攻下顺利撤退,减少伤亡。

关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,合肥不是那种能一鼓而下的城池,刘勋兵力非常充足,目前战斗意志也还谈不上崩溃,后续可能还要更多的消耗战,反复削弱敌人,让敌人进一步绝望。

今天第一波攻城投入的汉军士兵,也同样不算太精锐,所有推车的士兵都是袁军俘虏,而负责冲杀的也都是那些投降的“群盗”,这本来就是消耗战的架势。

……

袁军把大量注意力投注到了烧毁撞门冲车之上,也就给汉军的葛公车和云梯留出了相对安全的时间窗口,趁机迫近城墙。

随着城门口变成一片火海,另一边关羽那两辆葛公车,已经逼近到城墙二十步以内了。

合肥城头的士兵们这次倒是学了乖,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玩意儿,因为之前皖城被攻破时,颇有些陈兰部的士卒突围了出来,把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告诉了合肥的战友。

所以,袁军士兵们唯恐被葛公车的搭板砸死,哪怕在墙头列好了枪阵、严阵以待,但也不敢站得离垛堞太近,至少要离开预估的登墙点五步以上。

但就在他们以为稍微站远一点,就能避免被杀厄运时,新的变故又发生了。

远处的汉军阵地上,不知不觉有几架小型投石车已经被推了上来。

士兵们在兜石皮囊内,装了满满的鸡蛋大的小石头,小一些的也有葡萄大,最大不超过拳头。

然后在粗略瞄准了一下左右后,就直接拖拽砲梢开火。

一大篷石雨如天女散花、洋洋洒洒泼来。

左右倒是瞄的很准,误差不超过五步,但前后远近着实毫无准头可言。加上石头本来就大小不一、受到风阻减速的效果也不一样,小一点的石头天然就抛得近些。

最终也只有不到三成的石弹能刚好落到墙头,剩下至少七成不是太近砸在城墙上,就是太远直接飞进城内。

但仅仅是这三成,也把毫无心理准备的袁军堵口长枪兵砸得一片哀嚎,手足筋断骨折者不计其数,被砸中头、胸的更是脑浆鲜血狂喷而亡。

尤其这些长枪兵原本就是肩并肩盾顶盾的堵口密集阵,石头只要砸到阵型中,必然造成伤亡,都不用瞄,覆盖打击就够了。

石雨给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,一时间枪阵凌乱四散,甚至在城墙上产生了自相践踏。

所幸汉军也没敢抛射太多轮石雨,仅仅两轮之后就停火了——因为投石车的精度实在太低,哪怕是左右误差至少也有十步。如果继续丢,就很有可能误伤己方逼近中的葛公车。

但这点混乱,也已经足够拖延时间,趁着袁军堵口长枪兵自相践踏的混乱时机,葛公车终于靠上了城墙。

无数由改造后的巢湖群盗和丹阳贼组成的刀盾兵,蜂拥顺着搭板冲上城头,开始跟袁军搏战。

“顶住!顶住!敌军冲上来的人数不多!可以杀回去的!我军必胜!”

刘勋声嘶力竭地大吼、亲自带着预备队冲到最先被汉军葛公车靠上的墙段,挥刀督战,勒令袁军长枪兵不管不顾冲上去堵口。

一边指

最新小说: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舍弟诸葛亮 隋唐小纨绔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