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辞 > 历史军事 > 满唐华彩 > 第192章 官袍

第192章 官袍(2 / 3)

合,分润好处。”

薛白道:“这些举措,最先收益的是右相、左相、国舅,之后是天下的名儒,国子监的子弟,十郎该看得出来,它对各方皆有利。你若鼎力支持,一则得圣人欢心,二则传美名于诸学者,三则可挽回相府声誉…….十郎试想,秘书省是天下最不缺识字工匠之处,若能有一套铜版活字刊行邸报,世人对右相是毁是誉?”

说到这第三点,李岫眉头一动。

他知道薛白在做什么,但这些举措确是最先对他有利的。

“你们要将作监配合铸铜版活字?

“不止,更多的工匠、更多的竹纸、更多的笔墨……还有更多的钱财,不是将作监能拿出的小钱,而是该由右相亲自划拨给秘书省,以礼聘上千名儒,雇佣上百吏员,激励工匠、楷书手,并使邸报发行的钱粮用度。”

“你们痴心妄想!”

李岫倏地站起,道:“这花费,抵得上再设一个将作监了!我阿爷怎可能把如此多的钱粮拨给你们?”

薛白道:“圣人若答应修巨编,多少是愿意裁减些宫中用度,我也愿将宣阳坊的宅院捐出来。”

“你.....”

李岫不知说什么才好,道:“你捐不捐,与我何干?”

“简单,请十郎说服右相即可。

“我说服阿爷?你们不如直接说服阿爷,让将作监配合便是。”

薛白如没听到一般,道:“利弊已述清楚,请十郎考虑。”

说罢,他看向杨銛。

杨銛朗笑一声,站起身来,径直而去。

若问他在此事中有何功劳?其实,在中书省改了注拟之后,杨銛就已经对圣人说了他的谏言,称之所以把薛白送到秘书省任校书郎他是有所考虑的。

——“臣近来普及竹纸,不由想到圣人治理出如此盛世,当编纂一部大成的类没有正式上奏,杨銛也就不算越权了,但在圣人心里,这功劳依旧记在他头上。”

而此事竟是薛白出的主意,自有办法给他带来更多的人才与声望。

事实上,在陈希烈上书之前,杨党就已经笃定了圣人的心意。

李岫不是薛白几句话就能说服的,犹坐在那里,心道:“杨党未免太狂了些,圣人都还未必批允,便敢来以势压人。”

然而,没坐多久,有家仆匆匆来报。

“十郎,阿郎让你立刻回府。”

回到平康坊右相府已是傍晚,李林甫却没有马上见他。

他问苍璧发生了何事,得到的答案是李林甫正在与陈希烈谈话,而陈希烈刚从宫中出来。

显然,圣人好大喜功,该是已批阅了陈希烈的奏折。

李岫不由在想,该如何说动阿爷顺势而为,总不能说“薛白算计了世人之利,事不可阻”。

思来想去,是夜,待李岫见到李林甫,开口道:“阿爷,孩儿有个主意,与其拦着使圣人不悦,不如孩儿出手抢他们的功劳……”

“门下,圣王之治天下,修礼乐而明教化,阐至理而宣人文。朕膺受天命,嗣承皇业,尚惟有民安物阜之盛世,必有一统之巨作,齐政治而同风俗,序百王之传,总历代之典。今命秘书省集文学之臣,纂四部之书,及购募天下遗籍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旁搜博采,贯通古今,备辑为一书,毋厌浩繁……天宝七载,三月二十四日。

秘书省,李瓘迈步上前,领了圣旨,之后却是又递到了陈希烈的手中。

“老夫只求圣人满意,今垂垂老矣之躯,担不起太多繁重事务,一切还得拜托左相。”

“定不负李监重托。”

陈希烈也意识到在御前抢功时太不给李璀面子了,毕竟是多年没有掌权的机会,难免一时激动。此时连忙笑脸相迎,保持着一团和气。

从今日起,秘书省将迎来新的变化...

而就在两座主官还在虚情假意,惺惺作态之时,西院之中,萧颖士已将一份名单递在薛白手中。

“状元郎看看,这些便是老夫举荐的学者。”

薛白接过看了,名单非常长,他认识的只有其中的九牛一毛,如韦述、苏明源、李华、王维等人,再往下看还看到了几个虽不认识却久闻其名的人物,如王昌龄、储光羲。

“王大兄昌龄如今还在江宁吧?”

“是啊,可否召回长安?

薛白道:“我请左相试试,若不成,再请国舅试试。”

萧颖士信得过他做事,不由莞尔,道:“你今日这一举措,让我得以趁机帮一帮很多落魄的朋友啊。”

薛白不由也笑了起来,道:“秘书郎既占了此事的大好处,可得用心做事才行,莫再如往日那般清闲了。”

萧颖士避而不答,指着名单感慨道:“待这些人来了,又可举荐更多的学者,到时天下文豪聚集,是何等盛况啊。”

“怎没有李白?

“我与李白不熟,却不知李白的狂放性子耐不耐得住这秘书省的规矩?”

薛白亦不知李白适合与否,此事倒也不急,他先提笔加上自己要的人选,首先便写下“李泌”二字...

这日之后,秘书省迅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。

最新小说: 超时空史记 大秦:我截胡玉漱,易小川破防了 我在欧洲搞军工 十国江山风月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明海贼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重铸三国:逆风局才有意思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